发布人:原初书院
发布时间:2023-12-03 15:13:30
77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国的社会大同理想体现了人们对于残障人士的态度倾向,彰显着人文关怀的温度。古往今来,扶弱助残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旧时.逆境中燃起的星火
由于生理、法律和社会方面的障碍,残疾人往往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地享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权利。这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大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
2.今朝.点燃希望的绵绵合力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也曾深深困扰于残疾所带来的不公与损害,或许耳闻目睹过残疾人的生活与经历,对这个群体的处境有着更为深切的体察,于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残疾人权益保障的事业中,九死不悔。
他们是——
聋哑舞者邰丽华
身体力行扶弱助残,倾情助力残健共融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手语律师第一人唐帅
为聋哑人士奔走,为公平正义发声
法律有温度,人间有大爱
成己达人,君子翩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汶川地震亲历者廖智
在生命的废墟上重建生活
化腿为翼,舞姿翩跹
守望“晨星”,播撒爱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明日.道阻且长的征途
截止2023年底,据中国残联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91.4万,占总人口的6.16%。然而,我们在日常的大街小巷中却很少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社会的偏见、人们的歧视令无数的残疾人望而却步。
2021年的热搜里,一位女孩给假肢包上闪光灯,在大街上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她是牛钰,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右腿。经过漫长的自我怀疑与自我修复,她敢露假肢上街,敢上T台自信走秀,还成为了一名摄影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方接受自身局限并拥抱人生精彩,这本是一种酷,评论区却不乏质疑谩骂之声:“你怎么那么会给自己加戏?”、“你这么喜欢小钢腿,大可把另外一只腿也截掉。”
这不免令人无奈,似乎在一些人的潜意识里:残疾就应该是一项难以启齿的罪名,残疾人就应该躲在角落里深刻检讨自身,而不是自信潇洒地走在阳光下,成为全场的焦点。
结语
也许节日的意义是看见
看见挣扎,看见不屈
看见生生不息的希望,看见向死而生的坚韧
看见歧视,看见偏见
看见默默无闻的坚守,看见逆流而上的抗争
关爱残疾人,不止这一天
关爱残疾人,不应起于心动,更应止于行动
广大原初学子们
以下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Part.1 不占用盲道
我国有1700多万视力残疾人,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黑暗中的行者"。盲人出行必须依靠盲道,别让盲道不帮"盲"。
Part.2 不紧盯他们的残肢
我国肢体残疾人数超2400万人。和他们说话,请正视对方,不要紧盯他们的残疾部位,别让他们难堪。
Part.3 不乱打手语
我国有听力残疾人约278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乱打手语可能造成误解,可以采用笔谈。
Part.4 提供帮助 先征得同意
当前,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提供帮助前,请先征求同意,尊重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
Part.7 不模仿他们说话
我国患有言语残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为准确地表达心声,他们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Part.6 不占用残疾人专座
有报告显示,各行业无障碍设施普及率仅有四成,满意度为70分。公交、地铁、车站等场所,请勿占用残疾人专座,他们出行本就不易。
Part.7 不询问致残原因
我国残疾人口中,超七成为后天致残。除非主动提及,不要询问他们致残的原因,以免触痛伤疤。
Part.8 不歧视不排斥
据统计,我国有精神残疾人超820万。精神疾病导致的残疾,往往不易被发现、不被理解。外界的漠视和压迫,更可能加重他们的残疾。
Part.9 接纳持证导盲犬
它们是视障人士的“第二双眼睛",世界上还没发生过导盲犬伤人事件。接纳持证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就是接纳盲人。
海报:郜菲
撰稿:侯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