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新闻

穿越古今·触摸千古风韵——原初书院探寻古韵文脉,感悟叠彩新生

发布人:原初书院

发布时间:2024-05-20 09:49:04

34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即是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原初学子中传播传承,5月16日,原初书院开展了“穿越古今·触摸千古风韵”活动,以唯美汉服点缀盛世繁华,用南风古韵滋润师生心灵。

穿汉服。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宽袍广袖,青衫白褂,罗裙飘飘。活动中,同学们身着各种形制汉服前来赴本次文化盛宴,仿若穿越千年,诉说往来时代更迭。同学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属于中华民族服饰的韵味与华彩。密密的针脚,是传承历史的文化态度,一段段流转在衣物上的美丽,是对天地的敬重,亦是对生活的感悟。汉服清淡平易,讲究天人合一,与原初书院“青春、希望、健康、生态”的文化理念不谋而合,着一袭汉服,承千载风华,朝气蓬勃的原初学子身着清新素雅的汉服,已在无形中担当起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制漆扇。巧样叠作湘波皱,一握清风怀中透。漆扇是以扇子为载体,采用非遗漆染工艺制成,以漆为笔,以扇为画,映衬着充满魅力的中华文明。扇子入水后,颜色便附着于扇上,水的波纹脉络更添鲜活与生动。这种人天参半的艺术效果,一半人为,一半天成,使得每把扇子都展现着独一无二的美。以扇引风,悠然且自在。“题字区”学生书法爱好者为大家题字,如火如荼地漆扇创作在“漆扇区”开展。

绘纸伞。黄伞宝幢微影动,一时吹面受东风。“油纸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用品之一,距今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传统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原初书院育人导师朱震冬为大家讲解了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细致讲述了油纸伞的绘画技巧,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大家纷纷拿起画笔,发挥自身想象力,细心绘就框架,一笔一画间,彰显千年油纸伞工艺之肌理,感受民间工匠之精神。

戴簪花。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簪花的魅力,不止于美丽,更是一种对诗意生活态度的追求,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勇敢与热爱。活动现场,李思嫚同学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簪花的历史渊源、美好寓意及制作方法,让同学们对簪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同学们纷纷开始制作簪花,佩戴簪花,亲身体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无限魅力。

做灯笼。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非遗纸花灯以木雕为骨,以花草纸为皮,将古法技艺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制作非遗纸花灯的过程亦是感受传统文化美的旅程。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将材料认真细致地进行组装、折叠、拼接、粘贴,整个制作过程,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帮助,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穿汉服、制漆扇、做灯笼、绘纸伞、戴簪花……本次活动异彩纷呈,让同学们零距离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文化遗产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原初书院将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开展文化浸润行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坚持守正创新,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守护者、自觉传承者和大力弘扬者,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写当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