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原初书院
发布时间:2023-10-10 12:26:20
52
为提高在校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重视,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教育与艺术学部教育学院于2023年9月27日上午,在郑州校区日省楼S410、S411、S412、N319同时进行4场非遗传承技艺展演。展演邀请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曹慧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刘玉伟,洛阳毛猴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宏超,烙画传承人丁洪波,共分为剪纸、面塑、毛猴、烙画4个板块以及剪纸、泥塑、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展示。
本次展演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非遗传承的独特魅力,为传统手工艺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赏。
曹慧贞《脱稿剪纸》展演现场
曹慧贞老师从剪纸艺术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导入,强调了剪纸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紧密结合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作用,也在展演中演示了如何使用剪刀进行剪纸,在场学生在曹老师的指导下都完成了作品,师生都共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
刘玉伟《面塑》展演现场
刘玉伟老师在《面塑》展演中,通过主题性系列非遗面塑课程,和现场学生们共同探究中国的民俗文化,五彩的面团在学生们灵巧的指尖上通过捏、压、摁、搓,穿唐装的小猪、舞龙的艺人、贴了福字的花窗等中国传统文化立体的表现出来了,富有民俗特色的课程设计,使学生们更深入的了解传承非遗文化艺术的内涵。
李宏超《毛猴制作》展演现场
在毛猴展演中,李宏超大师手工制作的毛猴,不仅形态逼真,而且富有文化内涵,使用诸如蝉蜕、辛夷、木段等天然材料和中药材制作出栩栩如生的猴子形象,他讲解的每一个步骤都充满技巧,让师生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价值。
丁洪波《葫芦烙画》展演现场
在烙画展演中,丁洪波老师用不一样的技术将一幅幅画“画”出,更加感叹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大。现场观众们沉浸在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盛宴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教育学院一直致力于非遗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积极开展各类非遗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此次非遗传承技艺展演的成功举办,既展示了教育学院在非遗传承方面的成果,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